在 2025 年全国跳绳联赛(浙江兰溪站)的赛场上,来自金华实验中学的高一新生周煜皓以绝对优势包揽 U18 组男子 30 秒单摇跳和 3 分钟单摇跳两项冠军,成为本届赛事最耀眼的新星。这位年仅 16 岁的少年,用手中的跳绳划出了属于浙江跳绳新生代的速度与力量。
一、赛场突围:从 0 到 5 金的蜕变
比赛当日,周煜皓在 30 秒单摇跳项目中以 218 次的成绩刷新该组别全国纪录,平均每秒跳绳超 7 次,银绳在他手中化作一道残影。随后的 3 分钟耐力赛,他以 1036 次的成绩再破纪录,相当于每分钟完成 345 次跳跃,远超同年龄段选手的平均水平。"最后 30 秒时我的手臂几乎失去知觉,但听到场边教练的呐喊,身体突然又有了力量。" 周煜皓赛后回忆道。
zoty中欧官方网站除个人项目外,他还与队友配合斩获 2×30 秒双摇接力、4×30 秒单摇接力和 30 秒一带一冠军,一人独揽 5 枚金牌。这样的成绩在全国青少年跳绳赛事中极为罕见,连裁判长都惊叹:"他的节奏感和核心稳定性达到了专业运动员水平。"
二、逆袭之路:训练不到一年的 "黑马"
令人意外的是,周煜皓接触竞技跳绳仅 11 个月。初中时因体质较弱,他被体育老师推荐加入学校跳绳队。"最初连 30 秒单摇都跳不到 100 次,绳子经常打在脸上。" 教练王越回忆,"但这孩子有股不服输的劲头,别人练 1 小时,他主动加练 40 分钟。"
为提升速度,周煜皓每天进行 200 组手腕爆发力训练;为增强耐力,他独创 "分段计时法"—— 将 3 分钟比赛拆分为 6 个 30 秒段落,每个段落设定递增目标。这种科学训练法让他的成绩每月提升 15% 以上,最终在全国赛场上实现质的飞跃。
三、体系支撑:浙江跳绳的 "黄埔军校"
周煜皓的成功离不开浙江完善的跳绳人才培养体系。作为全国跳绳重点省份,浙江已形成 "小学启蒙 - 初中选拔 - 高中突破" 的全链条培养模式。他所在的金华实验中学,配备专业体能训练室和智能跳绳数据分析系统,能实时监测心率、摇绳频率等 12 项指标。
"我们借鉴了短道速滑的训练理念,将核心力量训练与跳绳技术深度融合。" 校长陈伟介绍,学校与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发的《青少年跳绳训练手册》,已被全国 20 余所学校采用。这种 "体教融合" 模式,让浙江近年来涌现出周琦、戎志祥、冯梓源等一批世界级选手。
四、未来展望:超越自我的征程
尽管已站上全国冠军领奖台,周煜皓并未满足。"我的下一个目标是挑战 3 分钟单摇 1100 次,这需要将平均速度提升至每秒 6.1 次。" 他透露,正在研究日本选手的 "折叠式摇绳法",计划通过改进动作减少空气阻力。
谈及梦想,少年眼中闪烁着光芒:"希望有一天能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锦标赛,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飘扬。" 而他的教练王越则看得更远:"周煜皓的成长轨迹,标志着浙江跳绳已从 ' 单项突破 ' 转向 ' 全面领跑 ',未来我们将在交互绳、花样跳绳等领域继续开拓。"
这场在兰溪体育馆上演的 "速度与耐力的较量",不仅见证了一位少年的成长,更展现了浙江跳绳运动厚积薄发的实力。当周煜皓手持双冠奖杯向观众致意时,他手中的跳绳,早已超越了竞技的范畴,成为新一代青少年突破极限、追逐梦想的生动注脚。